共计 108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叹息曰:逝者如斯乎?!
时间如指间流沙,一日复一日且月年往复一年,时代变化,虽不敢说沧海桑田,而经历的岁月就管窥一豹,可见时间老人教导着每一个人。
想起儿时油菜花开时,金灿灿的一片,约上三五伙伴直奔入花海,嗅着花香,眼前一片耀眼的金黄,大家邀五喝六,兴致极其高昂。还记得小时候,大概小学一年级时候,当时的一老师兼教我们的数学和语文,当时也没有其他的课程了,然而当时懵懂少年,而且那老师特爱体罚人,跪讲台,站墙角,种种手段不一而足,额,那时候极度怕上课,被吓住了就经常逃学。
每天上课就老迟到,或者迟到了就不去上课了。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一年左右,所幸运的是,二年级时换了一位负责的慈母般的老师,对待学生循循善诱,而且关爱有加,而且很感慨小学的几位老师对我都很不错,也是他们将小孩子的心性理顺。自那以后,再没有逃过科,躲过学。
感叹有时候一个好老师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外部环境塑造了一个人性格,内因是自己的思想顺应了环境!
那时候,也满手是泥玩弹珠,彩色或白粉笔甚至是直接小石子在泥巴地上画格子做跳房子的游戏,踩高翘(就是两根棍子离地几十公分样再绑一小棍支撑脚,跨上去,手脚并用朝前走的那种,不知道有童鞋玩过没?!),打飞棍(两块砖或者石头搁一小棍,手中再用一棍将其挑起击飞的那种)我哥某次就在学校玩这个把人家小商店柜台橱窗给打破赔了好几十元呢?其他其他的小游戏和玩意还多很,简直不一而足。
而现在呢?还有小朋友玩这些吗?现在电脑已经占据主力市场,古老的游戏已下架,新游戏新玩法已闪亮登场,还有人记得那些游戏么,属于特定一代的玩法。网络已经主宰了从老至小的年龄段,某些东西已经不能再单纯以为它还存在,可能在记忆中吧?
补锅换锅匠人,走乡的手艺人,这些,在很久以前的老家经常遇到,而现在呢,根据我的了解,似乎这些在一夜间再未有人从业了。那时候走街窜巷或者走乡窜寨的到处吆喝,是一种极其艰辛的生活;还有听过的剪影老艺人的故事,说的是剪影也是有生命形态的,固然照相能留住容颜却可能留不住形神。
如今,躺在蜜罐罐中的90后,00代,他们或它们知道女红,能织毛衣么?能洗菜做饭么?貌似只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一般情况,不乏个案,并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而且甚或80后中人,会女红的女娃儿也很少哟。记忆中的那些挑灯机杼声已只能从奶奶辈,父母辈口口相传了。
逝去了就不能再找回来,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中国大地上似乎一夜之间,很多传统一下子消亡,再也回不到从前,许多记忆我们只能从书本上获取或者流传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时间,也许这是顺其自然,也许人们已经习惯了如此,没有觉得不妥?
我也记得儿时有好多好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都不玩那些了,就只知道玩自己的玩具。
还有现在真的好多90后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也不会体会到别人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