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俗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安乐死,诸多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没有解决,在我国,对待安乐死,大概支持率是比较低的,而在国外渐渐兴起了安乐死法。
其实反观,安乐死某时未尝不是一种理想化的休眠吧?特别在一个保障体系不完善的中国,很多受到身体摧残的人们因看不起病,不敢看病。可以说这是一种悲哀。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以下国外发明出的这种安乐死飞车,真有生命绚烂一瞬的体会,还可以选择自己最终是否能冷静走向死亡。
1993年,27岁的李小龙之子李国豪在美国拍摄《乌鸦》,竟然真的被人在道具枪中装入真子弹而一枪毙命——这一幕是杀害李小龙的凶手一手策划的,目的是斩草除根。根据传说,事实上是这样,要不道具枪内怎么会装真子弹呢?后面《乌鸦》的拍摄运作了大量的特技和替身,大半已不是其本人完成,这部片子当时看上去很有凄然的感受。
“安乐死过山车”设计图。车厢首先会缓慢地向上“爬”,最后把人带到1600多英尺的高空,之后就是一个猛坠加整整七个回环。
如果不想活了,搭一列刺激的生命末班车?最近,英国一个研究者设计出一种“安乐死过山车”,并称这是一台“理想的安乐死机器”。但如今在大多数国家安乐死仍未被接受,这种死法合不合法、能不能付诸实践仍是个问题,也引发了较大的伦理争议。
三分钟过山车之旅可致死
正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攻读博士的朱里昂纳斯·乌邦纳斯曾在其祖国立陶宛的一家游乐园工作,“安乐死过山车”是他的一个设想。他将这种过山车设定为三分钟,车厢首先会缓慢地向上“爬”,最后把人带到1600多英尺(约487米)的高空,之后是一个猛坠加整整七个精心设置的回环,很刺激。他把这种过山车称为“理想的安乐死机器”、“优雅欢乐的人道致命飞车”。
在乌邦纳斯看来,“安乐死过山车”能给人在生命的最后带来快乐体验。但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允许选择安乐死。乌邦纳斯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如果安乐死是合法的,为什么不让它更具意义呢?”如何才能让一次坐过山车的经历变得“有意义”?他为此设计了冗长、缓慢的到达顶峰的过程:三分钟的过山车,有两分钟是在往最高点“冲刺”的。他表示:“这可以让乘客思考自己的决定和回顾一下人生。当地面的物体越来越小,他会有足够的时间适应那种高度,想象接下来一连串的致命下坠。最重要的是,这是考验乘客决心的过程,最高点就是乘客给出最终决定的理想点。”要求安乐死的人在最高点可作出选择,可选择继续活下去,或者按下按钮迎接死亡。
原理:旋转足够快大脑就会供氧不足
“安乐死过山车”背后的科学原理很简单:只要旋转得够快够猛,人的大脑就会供氧不足而停止运作。过山车的垂直立环会制造出足够的离心力,使血液往下冲,而不是涌向你的大脑。乌邦纳斯认为,如果你足够幸运,在第一次下坠的时候抵抗住了这种引力,你的视线会变得模糊,周围一切都会变成灰色,视野会越来越小,最后你的听觉和视觉都会完全丧失。这种体验由于伴随迷失、焦虑、困惑和快感,被称为“GLOC”(重力引起的意识丧失,G-force 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届时你将会无法动弹,好像困在迷宫里或漂浮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境中,物我两忘。“理论上来讲,第一和第二个回环已经足够置人于死地,后面那些只是为了确保完成任务。从工程学上来考虑,其实这个过山车包含了多余的回环。”他如是陈述道。
虽然乘搭“安乐死过山车”的人必死无疑,但乌邦纳斯承认不排除有人能幸存的情况。四肢瘫痪的人就很可能会幸存下来,这是由于其四肢末端缺乏力量,不能聚集血液,大脑就不一定会缺氧。乌邦纳斯最近展出了1:500比例的“安乐死过山车”模型,一个参观了模型的航空工程师说,如果乘客穿上了飞行员的反重力航空服,这次体验就会成为一场极度惊心动魄的“伪死亡之旅”。
如果活着是一种痛苦受罪,安乐或许是一种解脱……
@上善若水:特别是无行动能力,不能自理的,兴许活着是一种拖累,对人或对己,虽然这似乎残酷了些。
广告点点啊
呵呵很久没来看你了啊
@su:确实你是好久没过来了,呵呵,记得常来嘛
安乐死我就不同意。
@地球博客:也许这比较残酷,仅将它看作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吧,宋老,呵呵
生老病死…随缘吧!
@Q Music:随缘,这词用的好,意外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啊
我表示自己还不想安乐死,嘿嘿
@林肆:仅仅提的一个社会想象,哇哈
对那些瘫痪行动不便无法医治的人来说,安乐死是一种福音。。
@雅岚:我也大致作如此想,倒不是说是福音,至少算得上一种解脱吧?
安乐死。。就是安慰吧!!
李国豪 被暗杀的?唉,人出名了也有不好的地方啊
那个安乐死过山车也太恐怖了…都不敢安乐死了。
@ONLYOU: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坐上去的人估计最后那一分钟铁定要选择继续活下去,是比较恐怖了点